ABB集團Jochen Kreusel:能源數字化發展是未來必然趨勢
2019-12-09 16:24:07
摘要:瑞士ABB集團高級副總裁、德國電氣電子及信息技術的董事會成員Jochen Kreusel在“能源互聯網創新與產業新業態”分論壇上作了主題演講。

以下為Jochen Kreusel演講文字實錄:
Jochen Kreusel:非常感謝主持人的介紹,也非常感謝主辦方邀請我來這里講話,也非常感謝各位聽眾今天非常耐心聽到了最后,因為今天整天的議程是很長的,我聽到了非常多關于電力和清潔能源等等方面很有意義的內容。在我今天講這個主題之前,簡單跟大家介紹一下ABB,我們瑞士ABB集團有超過100年的歷史,這和電力商業化的歷史是差不多長的,所以我們是親歷了電力商業化的整個過程,還在不斷的拓展我們的足跡,進一步提升在電力行業的地位,還在推進電力行業的革命和重構。與此同時,我們也建立了全球的足跡,尤其是在電力系統足跡,我們還和很多利益相關方進行研究,我們世界的電能怎么能實現更高效的發展,怎么樣能夠實現更有效率的運營。關于這些主題,我也想和各位分享一下瑞士ABB集團的一些想法。
首先,我們講到轉型,到底是在講什么樣的概念呢?我相信,在很多的講話當中,我們都已經聽到了相關的定義,在過去能源供應是非常簡單的一個過程,大家看最左邊這張圖,這是過去的供能模式,比較活躍的供能方是很少的,可以說是屈指可數,有很多相關企業壟斷了這個市場?,F在的供能圖景就已經有了非常巨大的改變,大家能夠在中間的這張圖看到,我們供能的來源更加多樣化了,包括太陽能和風能等等其他類型的能源,能源的發展使這個行業變得更加復雜化、多樣化?,F在也有非常多的國家已經開始大大提升他們可再生能源的用能比例,有些國家的風能和太陽能的比例已經非常高了,他們也在致力于建立一個互聯的電力系統。不過,有一些國家,比如說丹麥和德國,這樣的一些國家分布式能源系統到目前還不能說是特別得發達,這也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。
在未來,我們的供能系統將會有兩個重要的部分組成,一方面它是分布式的,另一方面它也并不是相互排斥的,而且不同的區域還能夠互補,我們會見到更多的能源來源出現,而且也會有更多的能源相關技術,當然是電池和光伏、太陽能等等相關的技術。我們相信,未來的企業無論大小,都將會受益于這樣的一種分布式的能源技術的發展,未來的電廠、供電站數字化將會大大上升?,F在都已經在全球有超過160萬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站,不過這些發電站它們在方面供能需要有更好的協調,這就需要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協助,我們一直都在講物聯網,講到能源互聯網的發展,我們認為未來既然有了這么多非?;钴S的發電站,我們就需要利用數字化的技術把它們更好的連接起來進行協調。我們的能源革命和轉型需要我們把不同的能源形勢,風能和太陽能更好的結合起來,因為地球的自轉,全球的太陽能也是有互補的,這是一個天然的形勢,我們在全球的能源連接方面,可再生能源也有很多互補的形式存在。還有液化氣方面的機會,很多相關的機會都可以利用,在我們的能源行業實施相應的技術,我們還有航空方面的技術進展,如果有了新的進展,我們也可以把它和電力行業的技術發展連接起來,更大程度的降低我們的碳排放,并且推動能源行業的發展。
我們現在看到的挑戰還是非常多的,在西方國家是一樣的,在這之前,我先講一下復雜性,剛才提到一個國家丹麥,50%風能的生產,丹麥在50年代、60年代已經開始進入到這樣的趨勢,這是風能的發展,之前荷蘭是出現過事故的。我們可以看到,有一些大型的發電廠和今天相比有很多分布式煤炭的發電,而且丹麥它有非常悠久的發電歷史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能源混合結構。
我們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看到了這種發展趨勢,我們已經在這個進程之中了,所以我們應該已經有一些好的基礎。我們當然也有這樣的基礎,首先是分布式發電,其中一部分是要在當地進行協調,因為它能夠減少復雜性,如果說我們能夠在當地進行協調的話,就應該這么做,而且能夠提升整個系統的韌性,如果有當地的網絡,它能夠自動去運營的話,它能夠抗擊一些災害或者緊急情況、故障。同時,我們還會提到相互的依賴性,如果說只有一個系統的話,兩個地區都會受到影響,在歐洲有這種相互依賴、相互聯系的電力系統,它是比較平衡的。在未來,一旦可再生能源在地方層面上聚集的話,在歐洲就會出現這種情況,在中國出現東部和西部之間的不平衡,當然應該通過當地的協調來提升韌性,在當地生存下來,目前它還沒有進行中和,所以所有的這些集成、統一的能源系統都是不能夠獨立存在的,都是要相互依存、相互聯系的。
另外一個地方層面協調的好處在于它可以提供一個機遇,在不同的能源行業之間進行協調,不僅僅是電,其實在電這個領域通過風能已經實現了,是一些更小的領域,尤其是大型能源消耗的相關方。這種地區層面的平衡,包括微電網,今天也看到了幾個案例,這種電網的連接和線下的連接提供非常好的機遇,實現電氣化,在某些領域是沒有電網的,在非洲尤其是一個挑戰。
另外一個基礎是遠程的高壓電網,中國一直推動高壓電網的技術,在90年代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,我們已經聽到了中國的影響力,準備了一些技術來推動能源的變革,這是另外一個技術。我們現在回到了歐洲,歐洲并不是一個傳統的高壓市場,但是現在我們看到,這種高壓輸電線已經進入到歐洲,而且它也是造福于歐洲的技術轉型,其實這個技術是來自于中國。
我想再講一下第三個案例,這個案例來自于歐洲的單一電力市場,它的含義是什么?這個單一市場是最大的市場,全球最大的電力市場,有零售的權限,你可以完全自由的選擇你的供應商是誰,對于每個用戶而言都是完全自由的,它的結果是很多的和區塊鏈相關的東西,今天第一個講話中都提到了區塊鏈,很多區塊鏈的服務都可以提供給客戶,就不存在壟斷。所以客戶可以選擇不同的電價,不是統一的電價標準。同時它提供了一個框架,我們可以進行一個比較簡單的集成,在技術上更加具有挑戰性,在網絡之外所發生的事情,它無法能夠和網絡之內的東西進行整合,在技術上,我們需要學很多的東西,我們需要知道這些學習的結果是什么,還會有很多網絡代碼,這些代碼會定義用戶和網絡互動之間的關系,同時還有一個更漫長的學習路程要走。
這種發電廠十年前是一個博士生的創意,可以提供很多的服務,使用USP的發電機,提供給運動場和醫院,我認為他們不再使用這樣的能源,他們現在主要是用生物質能和其他的可再生能源。十年后的今天,他們在歐洲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虛擬發電廠,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大的,至少在我看來,而且全球范圍內都是很活躍的,他們也在提供基于市場的解決方案,目前的運營方式超過8200個分布式單元,他們自己并不擁有這些單元,他們是一個服務的提供者。所以總的來講,7GW的裝機容量,很大的虛擬發電廠,包括變頻、控制、平衡,他們也是一個最大的調峰平衡發電廠,尤其是太陽能發電,他們并不擁有任何的資產,他們所有的業務都不是在發電領域,他們只是在使用信息數據,整合所有的實體,盡可能平穩的整合這些實體,把它整合到市場之中,通過這種方式,他們能夠做出貢獻,完全沒有想象到的一種方式,德國的這種發電模式的壟斷是在不斷的下降,它的多樣性和韌性有了風能和太陽能之后,則是不斷的上升,因為一般來講,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政府控制和管制,但現在我們看到成本是歷史最低,不僅僅是因為整合,不僅僅是因為技術系統,同時也是因為市場規則的進一步完善,十年之前歐盟市場的交易必須在執行前一天完成,如果你熟悉它的預測的話,對于可再生能源的預測是一種很大的挑戰,因為它是基于季度的預測,這種錯配的風險很高,每一次錯配都會導致這種平衡和調控的成本上升。
而今天,歐盟這個能源市場的收盤時間是縮短到了執行前五分鐘,這就意味著信息的交換會更加的迅捷,它就是一個數字化很好的案例。如果說沒有很多的數字化,如果沒有運營方和主體互動的話,這是不可能實現的。除此之外,我們其實是可以把很多的可再生能源整合其中,它涉及到很多控制的成本,而且無法提供太多儲能方面的靈活性,在歐洲沒有太多很好的儲能實踐和案例,一旦實現之后,它可能會改變,在今天還沒有發生,我們把技術和工具整合到了一起,所以我們可以說這是一種非常明智的方式,而且它也是跟之前所討論的是相關的,能源互聯網,我說非常相似不是完全一樣,因為現在還缺少的是一個非常簡單的、非常穩健的可連接性,即便對于非常小的實體而言。也就是說,他們主要是以兆瓦為單位來去計量的,那些傳統的大型發電廠,但是對于那些小的發電廠來講的話,它是以度電來衡量的。
德國仍然是有很高的太陽能滲透率,因為我們的上網電價的原因,我們的峰值是8GW,其中有4到5GW來自于太陽能,很多房子的房頂上都建了太陽能電池板,顯然今天我們這種做法,它和歐盟的系統進行對抗,一段時間之后會發生改變,我們需要這樣一種可連接性,來自于能源互聯網,我們需要把不同的設備進行連接,有共同的標準。所以我們認為,未來的愿景非常明確,而且它的好處是很明確的,這也并不是一個研究項目,它的目的一開始是商業化生產,現在已經實現了盈利,已經追回了成本。
最后,我要展示的是,我們會看到更多的去中心化以及更多的互聯互通,我們需要進行一個協調,同時我們也需要數字化,要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加專注于數字化,一方面,因為這種復雜的成本會上升,而且今天我們還沒有談論需求側,我們今天聽到需求側會起到作用,而且我也同意它會起到作用。如果我們討論需求側的話,它又是一個復雜的因素,如果說沒有普適電子數字化互聯互通的話,就沒有辦法去連通,我們還沒有實現這一點。
為什么需要數字化呢?另外一個原因是因為它的系統是具有動態性的,它跟市場的關閉時間也是相關的,市場關閉時間變得更晚了,甚至是未來執行前五分鐘之內或者更短的時間。所以系統效率上升需要數字化,我們要去應對這種動態性,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,讓我們去關注數字化,如果把所有的東西整合到一起的話,我們可以看到,很好的原因認為我們能夠繼續這個路徑,有可以接受的整合成本。有的時候我們忘記一件事情,我們取得了很多的進步,那就是發電成本的下降,尤其是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下降,同時它也需要整合到系統之中,我們現在關注的是最小化成本,而且把一些好的基礎設施整合其中,會有一些好的基礎設施項目,要把它和數字化整合到一起,我們相信是可以通過合理的成本實現這一點,而且我們能夠繼續在這個路徑上走下去。目前我們這個努力還是很成功的,我希望我剛才所講的,對于大家來說有一點點啟示。希望大家晚餐愉快。謝謝!
注:本文系能源新聞網整理自Jochen Kreusel在2019年全球能源轉型高層論壇上演講文字實錄,未經本人審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