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隨著光伏產業邁入高景氣周期,行業擴產提速。據不完全統計,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,我國光伏規劃擴產超過480個。
隨著光伏產業邁入高景氣周期,行業擴產提速。據不完全統計,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,我國光伏規劃擴產超過480個。 12月13日,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,公司擬與南通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《高效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投資協議書》,就公司在南通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5GW高效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達成合作,預計固定資產投資約40億元。 除了通威股份以外,近日晶澳科技、隆基綠能等企業也紛紛宣布大規模擴產,多家行業外的企業也頻繁跨界光伏領域。 對此,有業內人士發出警示,快速擴產可能出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,部分環節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。行業具有周期性,不能過度激進,擴展計劃要有節奏。資本大量進入行業,但資本是逐利的,過度營銷反而會給經營帶來傷害。 行業擴產步伐加快 作為硅料和電池片環節的超級玩家,通威今年開始大規模進軍組件領域。在南通開發區投資建設年產25GW高效光伏組件制造基地項目,是通威第二個大的組件投資項目,在此前的9月份,通威就宣布將在鹽城市投資25GW高效光伏組件項目,預計固定資產投資也是40億元。 同樣的大手筆,12月13日,光伏龍頭企業晶澳科技公布了其投資建設公司一體化產能的公告,其中包括石家莊年產10GW切片及10GW電池項目,石家莊新型電池技術研發中心項目,東臺年產10GW電池和10GW組件項目,合計投資115.47億元。 在產業一體化的趨勢下,行業企業紛紛開始進行產業擴圍,意圖打通產業上下游產業鏈。晶澳科技在今年的投資力度驚人,據不完全統計,本次投資已是晶澳科技在2022年第九次對一體化產能進行擴建,在一體化產能擴張上累計投資超過500億元。 作為光伏領域的絕對龍頭,隆基綠能也加大了對組件產能的布局。12月8日,隆基綠能簽下了一筆30億元的投資,與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了投資協議,計劃在安徽省蕪湖市投資建設二期年產15GW單晶組件項目。 高景氣吸引新玩家入局 不僅是行業內老玩家紛紛擴大再生產,行業超高景氣度也吸引了很多行業外的企業加入。據不完全統計,年內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業上市公司涉足光伏領域,總投資已達千億元以上。傳統的家電企業美的、格力、海爾等都介入了光伏領域,也有主營益智玩具的沐邦高科,從事服裝行業的棒杰股份、從事乳業的皇氏集團、有主營紙業的景興紙業、有做生豬養殖的正邦科技等高調入局。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,據不完全統計,2021年初至2022年11月,我國光伏規劃擴產超過480個,其中部分項目為分期建設,未來將視市場變化情況擇機啟動,項目能否最終落地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。 在近期舉辦的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(滁州)光伏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,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表示,今年光伏應用市場迅猛發展,1-10月我國新增裝機量同比增長98.7%。前三季度,制造端四個主要環節產量增長迅速,其中,多晶硅產業產量達到了55萬噸,同比增長52.8%;硅片產業產量達到了236GW,同比增長43.0%;組件產量為191GW,同比增長46.9%;電池片產量躍至209GW,同比增42.2%。 在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,很多光伏企業大量擴產,也吸引到一大批行業外企業跨界布局。王勃華告訴《華夏時報》記者,跨界企業入局制造端,既有機遇又有挑戰。一方面可以促進光伏技術百花齊放,刺激傳統光伏企業加速推進技術迭代,為光伏行業帶來新的經營模式,使行業更具活力。另一方面,也可能出現行業低水平重復建設,部分環節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。 業內對資本過度炒作“潑冷水” 對于行業產能是否過剩,資本進入,外行頻繁跨界,是否會打破行業邊界呢?光伏行業從業者的看法不一。 在2022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上,陽光電源董事長曹仁賢表示,“從幾十年的經驗看來,光伏行業是有周期性的,小周期在三年左右,大周期大概有五六年的時間。目前光伏行業處在發展非常迅速的階段,但行業存在一個問題,產業鏈是錐形的,尤其是中間環節鼓出來了,產業鏈發展不平衡,這個‘橄欖球’有一天可能要破掉。” 對此,曹仁賢對行業發出警示,“我要在這里潑點冷水,資本大量進入行業,但資本是逐利的,有的人還簽了身家對賭。建議企業不要過度營銷,過度營銷反而會給經營帶來傷害,可能市場自然增長是30%,結果產業鏈投資增長了100%、200%,這些資金可能有三分之一都要被貶掉了。” 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也表示,“光伏近兩年利潤很好,股票市值很高,很多和光伏八竿子打不著的企業也進來了,原來做食品的、做衣服的,把光伏概念加進去,股票就漲了好幾倍。我們在行業二十幾年了,看到了行業發展未來更長的路,行業具有周期性,產品也會在三五年進行一次迭代,所以說不能過度激進,擴展計劃要有節奏。過去有兩三年供不應求,特別是上游的硅料環節,但這個時代過去了,進入一個新的時代,要面臨新一輪的調整,能夠穿越周期的人才能真正走向未來,而不是趕熱度的。” 晶科能源副總裁錢晶告訴《華夏時報》記者,“一個產業在供不應求的時候是很少有創新的,因為生產什么市場都會吸納,只有在供大于求的情況下,才會激勵企業創新。我個人還是喜歡玩家多一點,總比這個產業很寂寞(要好)。老玩家沒什么好焦慮的,不要太小看制造業,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沒有門檻,誰拿著資本抱著錢就可以進來,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(事情)。”(華夏時報)